学校概况
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,优势突出,以工为主,理、工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艺术、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,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--杭州市,占地面积2100余亩。学校具有117年的办学历史,其前身--蚕学馆,是时任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、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,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。1908年,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“高等蚕桑学堂“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,因时局动荡,学校几度易名,数迁校址,风雨沧桑,历经磨难,但始终坚持办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学校不断开拓进取,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。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。经教育部批准,学校1999年、2004年先后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、浙江理工大学。
学科建设
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,已形成了以材料与纺织学科群、机械与信息科学学科群、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群、理学基础科学学科群、经济与管理学科群、艺术与设计学科群、人文科学学科群等为依托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。学校拥有1个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、3个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、1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11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;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1个省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“、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/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、2个省级(技术)研究中心、1个浙江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;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、8个国家特色专业、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,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示范高校。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、省部基金科研项目,近十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、鲁迅文学奖1项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。近三年获省部级奖励120余项。学科群建设的鲜明特色、合理的激励机制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设备条件,保证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。
师资力量
学校师资力量雄厚。目前,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37人、副高职称人员605人。拥有博士生指导教师62人,学术型硕士生指导教师534人,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369人,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、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“国家级人选5人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“6人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“1人、国家“外专千人计划“1人、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。
国际化
学校坚持开放办学,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,目前各类留学生规模达到460余人。
学位点建设
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,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,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。目前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、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(共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)、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6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(共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),并可授予工程硕士(共13个工程硕士领域)、艺术硕士、工商管理硕士、法律硕士、应用心理硕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;拥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。在纺织、服装、机械、艺术等方面特色突出,优势明显。目前,学校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100余人。
研究生培养
学校研究生教育秉承“厚德致远、博学敦行“的校训,坚持“拓宽视野、交叉集成、激励创新、发展个性“的培养思路,努力将研究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、创新创业能力强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改革道路,优化学科学位点结构与布局,努力提升学科水平;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,以服务需求、提高质量为主线,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,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;加强导师队伍建设,完善以导师负主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;完善学位基本要求、培养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案,健全自我约束、自我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。
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、学术道德教育、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品格教育,将综合素质培养、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、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。建立了与国家研究生投入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的奖助体系,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及学术活动;定期选派研究生赴企业、政府挂职实践锻炼,已经形成以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为内核的校园文化,为把研究生培养成为能力卓越、品格高尚的社会精英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多年来,学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%以上。
学校研究生培养类型与模式的多样化、国际化特色日益明显,打造了以“原创、致用、品质“为核心的特色研究生教育。
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,学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生奖助政策和学费“奖、贷、助、补、减“政策体系,确保所有研究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入学或终止学业。
学科与科研平台
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:纺织科学与工程、
省重中之重学科:机械工程、生物学、化学工程与技术、
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:应用经济学
省高校重点学科(11个):企业管理、设计学、应用数学、凝聚态物理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、植物学、流体机械及工程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材料学、岩土工程
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: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
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: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
教育部重点实验室: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
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:生态染整技术研究中心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研究中心
省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“: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
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: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
省级重点实验室(工程技术研究中心)(8个):浙江省丝纤维材料及加工技术实验室、浙江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实验室、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流体传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产业用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
省级工程实验室:浙江省纺织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
省级(技术)研究中心:浙江城镇有害生物预防控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、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
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: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
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: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、服装实验教学中心
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: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
国家(教育部)特色专业(8个):电子信息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纺织工程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轻化工程、艺术设计、动画
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:浙江理工大学-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
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:纺织工程
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(6个):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纺织工程、轻化工程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工业设计
省“十二五“优势专业建设项目(10个):国际经济与贸易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子信息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纺织工程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轻化工程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产品设计